董峰:妙用膏方治未病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2018年中医药工作要点》,将“促进中医养生保健发展”列为其中一项,要求推广一批针对特定人群的中医治未病调理方案,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临床工作中,无数中医正为这一目标努力探索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董峰就是其中一位。他创立的“五步调心”疗法为患者们解决了全身上下的病痛,如今他又针对男女老少常见的健康困扰设计了几款膏方,帮助人们通过饮食防治疾病。
“五步调心”防病又治病
每次来到董峰的诊室,屋里屋外都坐满了候诊的患者。说起他的医术,病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言语中无不透着兴奋和感激。
董峰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等脾胃病和肿瘤,他在诊疗中有三个特点:一是爱和患者谈心,边治疗边开导,很多愁眉苦脸走进诊室的患者,离开时都喜笑颜开;二是治疗手法非常娴熟,针灸取穴少而快,不留针,拔起罐来手法多样;三是望闻问切非常细致,开汤药一人一方,同时还附上饮食建议。
“这些特点是五步调心疗法的具体体现。”董峰表示,《黄帝内经》中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说法。意思是,心是五脏六腑中的“老大”。心正常了,五脏六腑都会踏实工作;心若出了问题,五脏六腑则会失调。《类经·疾病类》中写,“怒伤于心则肝应,思伤于心则脾应,忧伤于心则肺应,恐伤于心则肾应,喜伤于心则心应”,讲的是,七情过度首先伤及心,一旦超过了心的耐受阈值,就会伤及相应脏腑。可见,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这里说的“心”,既指心理上的“心”,又指生理上的“心”。引经据典,再加上临床中的思考,董峰自创了“五步调心”疗法。
该疗法主要包括五个层面:调心话,了解患者心理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贯穿治疗始终;调心针,针灸不能舍弃心经和心穴,在调理心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调理其他经络,效果才能立竿见影;调心罐,包括拔罐、刮痧、按摩在内的一套综合疗法,通过刺激背部,升阳化瘀、通畅经络、祛除湿气;调心药,也叫“开心小汤药”,在调心基础上,从调理肺、肝、脾、肾等不同角度进行药材配伍;调心膳,调理膳食就能调心护体。
2016年,董峰发起成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调心专业委员会,并任主任委员,致力于推广“五步调心”疗法的临床应用,以及“在治疗中保健,在保健中治疗”的新型健康医学模式。
调心饮既未雨绸缪又对症下药
董峰在调心膳的推广上下足了功夫,不仅编著《小食小材胜小药》一书,还研发了一系列膏方,称之为“调心饮”。
董峰说,膏方始于汉唐,盛于明清,是一种中药煎煮取汁、掺入辅料后浓缩制成的稠厚状半流质剂型,有滋补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临床上,膏方主要用于想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人;经常感冒、疲倦、头晕,体质虚弱的人,尤以中老年人居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手术、创伤后需要康复的人。前两类人属于“未雨绸缪”,后两类人则是“对症下药”。
中医有“宁看十人病,不开一膏方”的说法,意思是根据不同体质和临床表现拟定个体化膏方,以便充分发挥作用。董峰说,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量身定制膏方虽好,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膏方的推广和应用。因此他根据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研发了几款最常用和实用的膏方,配料均是药食同源,适合一年四季服用。他具体介绍了几款“调心饮”的配料及其作用。
爱心饮。 人参黄精膏,主要配料为人参、益智仁、黄精、枸杞、蜂蜜,利于扶正固本、暖肾固精,适合失眠乏力、气血亏虚、肾功能减退的男士服用。
人参玫瑰膏,主要配料为人参、陈皮、炒枣仁、黄精、玫瑰花、大枣、芡实,利于补气养血、疏肝解郁、美容养颜、镇静安神,适合爱生气、睡眠差、气血不足的女性服用。
开心饮。 佛手香菊饮,主要配料为陈皮、薤(xiè)白、香橼、佛手、乌梅、菊花,利于疏肝理气、健脾养胃、醒脑益智,适合眼睛涨挛、心神不宁、脾胃肿胀的人服用。
祛湿饮。 薏仁香荷膏,主要配料为藿香、茯苓、陈皮、栀子、甘草、红曲、荷叶,强健脾胃、利水渗湿,适合大肚腩、脂肪肝、血脂高、排便不畅、容易水土不服的人服用。
董峰介绍说,以上几款膏方的搭配原则均以养心调心为基础,在让人开心愉悦的同时,兼顾健脾养胃、舒肝理气、补气壮阳、活血化瘀等功效。由于膏方浓缩了多种食材的精华,比单纯饮食调理,见效更快,作用更强。另外,膏方的食用方法也很多样,可以加到粥、牛奶中,也可以抹在面包上,方便快捷。未来他将针对其他人群,设计更多滋补膏方。
用现代科学发展传统智慧
目前,董峰正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人员一起分析膏方中酶的组成和健康益处,赋予传统智慧现代科学的解释。“传统中医药想要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信赖,得靠科技作支撑,把疗效讲清楚,将道理说明白,把质量做好了。”作为一名中医人,董峰一直致力于学习、继承、发展中医药。他认为,想要挖掘中医药宝库,三件事最重要:1.受种植方式的影响,中药材药效大不如前,应重新测量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审定最合适的用量,保证经典方剂的功效不会大打折扣;2.中医、西医各有所长,不能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医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病人痛苦,应将安全、有效的中医特色技术进行整理,并建立诊疗标准;3.国家应大力推广中医疗法,切实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疾病康复上的作用。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一直备受百姓的信任和推崇。不过,近年来,人们对中医药的“杂音”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全盘否定其价值。董峰呼吁,对中医药不要炒作,更不要轻易否定。中医药是老祖宗经过几千年实践,总结、传承下来的经验和智慧,我们要把它当宝贝。
将“心”比心:心情好坏心脏知
光明日报记者詹媛光明日报通讯员何宛儒
越来越多的人将“emo”挂在嘴边,时常觉得“我颓废了”“我郁闷了”“我傻了”“我不开心了”……你可知道,坏情绪真的会引起身体不适。心力交瘁,也并不只是一个形容词,心理问题确实有可能引发心脏病。那么,哪些心理状况会引发心脏病,会导致猝死吗?怎样避免心理问题引发的心脏病?北京安贞医院心内双心医学中心主任刘梅颜就此进行了解读。
“心碎”真的会引发心脏病
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突然失恋了。在随后的两周之内,就发生了严重的心脏病。像这样因突然遭受情感打击而引发心脏病的年轻人,在安贞医院,每年大概要收治100例左右。
这种“心碎综合征”,医学上也称为应激性心脏损伤。
实际上,心碎引发的心脏病,在临床上很多见。刘梅颜曾参加过一个老年病人的金婚庆典,但在几年之后,夫妇中的一位去世,另一位在随后的48小时内也去世了。“后一位老人是急性心衰。这也是心碎综合征或者是应激心脏病中很重要的一种病例。”刘梅颜说,“一生气一着急心里头就难受,这种情况也要特别小心,可能已经发生了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
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意味着部分心肌突然停止正常工作,导致心脏泵血不佳,此时血管还不存在堵塞的现象。“但对于这类心肌缺血不可放松警惕,因为它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突然发生心肌梗死。”刘梅颜说,心肌梗死意味着心脏某个供血动脉发生堵塞,导致部分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严重情况。
“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还可能带来其他一系列心脏问题,比如突然的心房颤动、心率失常、心衰等等。”例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临后,刘梅颜和团队也清楚地看到很多人焦虑和不淡定。具体表现在生物学的指标上,就是血压来回地波动。
“过去一片降压药,现在一片半或者两片都不管用,过去一片管心脏的药,现在来来回回老是心疼。”这也是情绪压力引发的心脏疾病。
为什么压力和情绪会引发心脏问题?刘梅颜解释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七情致病”的理论。书中提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于强烈或持续不断,超过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可能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调,最终诱发疾病。
“当人长期处于不安定、烦躁的情绪状态之下,他的内心便难以平静。”刘梅颜解释道,“例如有些老人家,每天待在家里容易东想西想。孩子下班回家前的十分钟就在门口等着,稍晚一些回来,脑袋里就是各种各样的杂乱画面。这种不平静的内心就如同平静的水面起了波澜,心中所有的印象往往是扭曲的,这背后其实意味着神经内分泌的改变。”
根据近几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增高,心血管病高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大众所熟知的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等生物学因素,然而心理因素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在重大事件发生期间、自然灾害到来期间,也确实存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的情况。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德国的一个急诊医生团队记录了慕尼黑地区在德国世界杯期间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表明,在德国队比赛当天,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前几年同时间段的2.66倍,事件最常发生的时间是在比赛开始后的2小时。
在当今的快节奏社会中,每个人需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压力,难免会有负面情绪涌上心头,因此千万不能小看不良情绪对于身体健康的威胁。
“从影像学的角度来看,当人体处于静息状态,心脏的影像核磁显示正常;一旦生气发怒,心肌会出现广泛的缺血,血运和室壁运动的构想发生改变,我们称为应急性的缺血。”刘梅颜介绍道,“它的破坏性在于,直接摧毁了神经和心脏之间的链接。”
心理心脏医学评估可助早预防早治疗
“我会不会得心脏病?会不会猝死?心脏病有什么症状?发作时该怎么办?如何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病发?”当了解负面情绪与心脏病之间的关联,大家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提出这些问题。
刘梅颜介绍说,目前,对于哪些人容易得心脏病,哪些人容易损伤,哪些人容易发生房颤,是可以从医学上开展评估的。这种评估分生物学指标和心理学指标,合起来就叫“双心”,又叫心理心脏病。
“其实我们可以从心电图上做一个有效的判断,从影像学上也可以做出清晰的判断。”刘梅颜说。
例如,让就诊者做运动平板测试,并对他进行心肌核素检查,即注射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很快被正常心肌细胞摄取,静息状态之下心脏是稳定的,那么放射性元素分布是均匀的,但可能一运动,心脏影像就会呈现出不均匀的状态,这意味着心肌出现了缺血的情况,这样的人活动时就要特别小心,如果连续跑步,就容易发生急性的心肌梗死。
有的人,精神压力大就会引发心肌缺血,对他们进行监测会发现,动动脑子,连续思考点什么事儿,就会出现心肌缺血。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不怕干活,但不能生气,一生气就生病,而有些人说只要别让我干活,受多大委屈我都受得了。这是因为每个人体内的生物学抑制是不一样的。”
正因如此,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科学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做科学的处理。基于血液中的多个生物学指标,可以做出系统的判断,建立早期的联系,做出及时的治疗和调整。”
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在很早的阶段发现心脏出现的“小瑕疵”。
刘梅颜在临床中曾遇到这样一位患者,“有一天他来跟我说,刘医生我觉得我要不行了,我一着急就胸痛,之前已经住院4个月了,查不出来问题在哪!”刘梅颜回忆道。对于这个患者,刘梅颜的团队采用了最先进的光学纤维成像技术,将一个探头随着血流进入到心脏,进入到5级血管,看这个患者整个心脏的供血。
在探头下,刘梅颜看到这个患者冠状动脉虽然还完整,但让人很惊奇的是,他的血管内壁已经出现了断裂。“看到这种断裂,我们就知道非常危险,这就是他体内的一个‘定时炸弹’。”刘梅颜解释说,如果这样的断裂形成空腔随着肌肉的裂隙贯穿血管,就会形成血管夹层,如果溃散,就会发生急性的血栓,把血管堵住,这就是急性的心肌梗死。
“这个人非常危险。”刘梅颜说,但由于发现早,处理方法却并不复杂,“我们用小小的带膜支架放进去,把裂隙压平,用点药他就恢复健康,三天之后出院就没事了,到现在都非常好。”
因此,对于心脏疾病,关键的早期判断,能够帮助及早识别,及早治疗。
目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单纯靠血管堵没堵,心电图有没有问题,判断是否是心脏病是非常初级的阶段。”刘梅颜说,“我们希望能够从基本的影像学、组织学指标,进入到分子学,能够在最早期发现生物学损伤的变化,因为只有早期我们才能够赢得时间,才能避免后续血管堵掉,避免后续心衰的发生,或者是避免后续的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避免情绪“地震”是有效的“预防针”
那么,对于这种心理状况引发的心脏问题,是否能有效避免呢?
刘梅颜解释说,对于应激打击的承受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情绪变化引发心脏病。“有些人特别能扛事,他基本的调节神经递质类的物质基础水平很强。有些人特别爱着急,大事小事都爱较劲,较劲的结果就是破坏了神经递质的平衡。所以当应激打击来临的时候,可能一下子就不行了。”
刘梅颜及其团队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心理状态相对稳定的人,如果在同样患心脏病的条件下,他的预后就会好很多。越抑郁、越焦虑、越失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以及患心脏病后的预后不良概率会大很多。
正因如此,如果能从关注压力、关注一个人内在的情绪负荷开始,就可以提早防控这种跟心理应急相关的心肌缺血,或叫作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肌缺血情况。
“从我们的专业来看,这些应激引发的心脏损伤,在临床上是可以预判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刘梅颜说:“预防心脏急症的第一条就是要避免过多的情绪压力。”
而且,避免这种早发或者是不该发生的心脏急症,要从关注真实的压力水平,关注真实的情绪负荷开始。“有人说我可以假装不着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内在的调控系统就正常。当你看上去很淡定很平静,但心里装着事,测血压呼呼往上走,测到的心跳加快,这可能预示着存在内源性心肌缺血的问题。”刘梅颜补充道。
实际上,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避免心理不健康,减少情绪压力对于预防心脏病非常重要,但总的来讲,这在我国仍是短板。
刘梅颜近两年专门做了关于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的一个调研,结果发现,我国科学家中,冠心病新发生率在35%以上,高血压的发生率在56%。“哪怕是在年轻的科学家身上,也有超过35%的高血压患者。”刘梅颜说,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说明即便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中,对于从心理到心脏,从睡眠到营养的重要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血压以及心理问题带来的一系列损伤,作为一个导火索,会引爆一个人的全身风险,因此,我们更要再早一点注意到心脏病的预警。”刘梅颜说。
“社会和科技发展到现今的程度,经过基因和其他检验指标的测算,一个人如果不得心梗,如果没有肿瘤,其实活到120岁是没什么问题的。那为什么有很多人活不到?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疏忽。”
刘梅颜表示,虽然有些老调重弹,还是希望大家能给予更多的重视。
她建议大家首先要关注自己的生物学硬指标,尤其是人过了50岁,要关注自己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在2.6以下,要关注自己的血压是不是在130/80以下,要关注自己的空腹血糖是不是在6.0以下。其次,每天30分钟的运动,哪怕身上只是微微地出汗也能起到作用。再者,保证食物色彩丰富,每天每种颜色都有摄入,达到均衡饮食的标准也很重要。
她特别强调,要避免情绪“地震”。避免精神压力带来应激性损伤,最好是刻意地保持内心的平静,从而保护自身的调节系统和神经转运系统。稳定的好情绪、良好的生活态度是心血管病一剂有效的“预防针”。
“最昂贵的不是住房,不是吃食,不是交通,是健康。”刘梅颜说,“一旦人失去健康,只能躺在病床上,望着天花板,是无比痛苦的。人生最珍贵的是健康,对个人如此,对家庭是如此,对我们的国家亦如此。”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7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问答
精神分裂症阳性好不好治_千问健康
精神时好时坏.食欲时好时坏.睡眠充足.大小便正常.体重正常时间是.有所好转.有时还是很不正常.特别是月经来临前,在生活上要怎样帮助
有比较有效的治疗甲亢的中成药吗_千问健康
我是2001年查出患有甲亢的.中间反复发作几次今年又犯了.前几年我一直服的它巴措我想换一下中药试试.有好一点的中成药吗望回答.谢谢!
中度精神分裂症恢复的可能性_千问健康
稍微有点异常,1年,事情的刺激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服用药物,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及时的回复,谢谢
精神分裂会出现严重嗜睡现象吗_千问健康
严重嗜睡,除了进食时间(约睡18-20小时),精神萎糜不振,漠不关心,少言3月前,原因不祥,估计是经济及孩子的压力目前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但嗜睡仍明显是什么病?如何治...
甲状腺可以吃中药好吗?_千问健康
主要症状:右叶外侧及囊性混合肿块,大小约30X23MM,边界清,内见液暗区较大约11X7MM,内回声欠均匀.发病时间:2008年化验检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_千问健康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病史有五年了.通过服药之后其他的症状是没有了.现在最大的就不讲卫生.话少.不和外人交流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安全吗_千问健康
的时间有可能好吗,可以接回家吃药治疗吗2003年由于和人有一些过节,从那开始就开始担心有人会害她,出现睡眠不好,抑郁的表现,从2007开始恶化,交流变少,有一些开始...
中医治疗脑出血_千问健康
我是脑出血患者左边身体偏瘫.走路很慢抬左腿是S型的.现在麻烦事情多了家里老板都很着急的请问脑出血我该怎么办呢?有什么药物可以治疗的?
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宅家工作,这算崭新岗位吗?
谢邀:现在是科技网络时代,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工作也在家,挺方便的。像我们父母那一代,无论买卖东西或者上班,都是要出去的,有时感觉...
卵巢囊肿全部切除对身体及生活有什么影响?_千问健康
主要症状:时腹部疼痛发病时间:2008.8化验检查结果:已切除一半另一半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