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又对华为下手了!美国企图全球禁用中国芯片 时间线捋出来了
最近,美国商务部发布指南,以所谓推定违反美出口管制为由,企图在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包括特定的华为昇腾芯片。
美国又开始瞄准华为搞小动作了。
中国商务部也强硬回应了: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我来捋一捋美国制裁华为的"骚操作"时间线,用大白话说说这场科技战。
2019年5月:美国突然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企跟华为做生意。这就像突然把华为拉进黑名单,不让美国公司卖芯片给华为。
2020年5月:美国升级制裁,要求所有用到美国技术的公司,想给华为供货都得先申请许可。这招特别狠。
2020年8月:美国又补刀,把华为38家子公司也列入实体清单,彻底堵死华为获取芯片的渠道。
2021年3月:美国开始限制华为用美国技术设计芯片,连设计软件都不让用。
2022年8月: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直接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制程芯片和相关设备。
2023年10月:美国又出新规,限制AI芯片出口,明显就是冲着华为昇腾芯片来的。
2025年5月:就是现在,美国居然想拉着全球一起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这吃相太难看了。
这一路下来,美国就像个耍赖的小孩,眼看华为5G领先了,就各种使绊子。不过华为也挺争气,鸿蒙系统、昇腾芯片都自己搞出来了。
现在美国这波全球拉帮结派的动作,明显是急了,怕中国芯片真起来了。
但也正如咱们回应的:技术封锁难阻中国崛起!
千亿“钴茅”掉头,动力电池路线之争再起波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第一家叫停磷酸铁锂收购案的上市公司出现了。
6月14日晚间,市值1300亿的华友钴业突然发布公告,经与控股股东华友控股协商,决定终止通过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收购圣钒科技100%股权事宜,并于6月14日签署了《之终止协议》。值得注意的是,距离去年11月官宣收购圣钒科技,仅过去7个月的时间。
华友钴业表示,公司拟终止在磷酸铁锂材料领域布局,将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聚焦锂电三元材料产业链。
在镍价格飙涨、磷酸铁锂价格优势凸显的背景下,华友钴业宣布终止布局该领域,令业内颇感意外。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将在今年年中出现产能过剩情形;聚焦三元正极材料,或可有效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退出磷酸铁锂赛道 或因 产能过剩
事实上,动力电池行业一直存在路线之争。
在能量密度方面,三元锂电池明显高于磷酸铁锂电池,这意味着同等电池空间下,三元锂电池容量更大。但在价格和循环寿命上,磷酸铁锂电池更有优势。
此外,制造三元锂电池需要用到钴和镍两种材料,钴镍价格飙涨直接抬高其成本,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原料供应更加稳定,成本优势更突出。
来源:头豹研究院
受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去年磷酸铁锂电池出现“逆袭”。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113万吨,同比增长116%。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 48 万吨,同比增长 258%,占比由 24%上升到 43%;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43万吨,同比增长 80%,占比由46%下降到38%。这也是磷酸铁锂电池4年来首次主导市场。
在磷酸铁锂大热的背景下,头部厂商纷纷加紧布局扩张。
去年下半年以来,云天化、云图控股、新洋丰、川发龙蟒等磷化工企业宣布涉足磷酸铁锂项目。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领导者”的华友钴业,很快也加入到行业扩张的军备竞赛中。
除了已被终止的圣钒科技收购事宜,去年11月,华友钴业还公布了与兴发集团的合作内容,双方计划在湖北宜昌合作投资磷矿采选、磷化工、湿法磷酸、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的一体化产业,建设50万吨/年磷酸铁、50万吨/年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
如今突然宣布终止布局,市场推测,或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过剩有关。
根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各厂商宣布的磷酸铁锂扩产规模加上现有产能,已超500万吨。相较之下,2021年国内酸铁锂出货量为47万吨。仅今年1-3月,国内涉及磷酸铁锂材料的项目投资就有9项,规划产能119万吨。
GGII指出,随着磷酸铁锂和磷酸铁产能快速释放,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由优质产能不足,变成磷酸铁锂产能过剩。预计磷酸铁产能有望在2022年年中由不足转为过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华友钴业宣布终止在磷酸铁锂材料领域的布局,与兴发集团的合作也变得前景不明。联系此次被叫停收购的圣钒科技,该公司系华友钴业控股股东华友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外界推测,不排除华友控股将磷酸铁锂业务从上市公司体系剥离,甚至单独上市的可能。
靠融资扩张,毛利率低于同行
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同年,华友钴业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后,公司开始一体化产业链布局,计划从资源型企业,逐步向锂电材料供应商转型。
就最近两年业绩来看,华友钴业可谓风光无限。
在经历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后,2020年公司净利润大涨874%至11.65亿元;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4.59%至38.9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一季度,华友钴业实现净利润12亿元,已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
华友钴业业绩,来源:Wind
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来营收稳定增长,净利润却波动很大。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钴铜等金属产品的强周期性。
为摆脱周期烦恼,华友钴业加快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仅2021年,华友钴业就完成多个融资并购项目,包括60.18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工作,用于建设印尼华科镍业年产4.5万吨高冰镍项目、衢州年产5万吨高镍型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同年3月,76亿可转债项目落地,用于建设广西年产5万吨高镍型正极材料、10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衢州年产5万吨高性能三元前驱体项目;5月,完成收购巴莫科技部分股权,进一步加强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布局,收购津巴布韦前景锂矿公司,进一步加强在上游锂资源的布局等等。
资料显示,巴莫科技是国内正极材料的头部企业之一,在高镍材料领域优势明显。根据鑫椤资讯公布的数据,2020年巴莫科技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在国内排名第二,市占率为9%;2021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在国内排名第一,市占率为13%。
随着扩张步伐加速,华友钴业的融资规模也在扩大。
据Choice数据,公司自上市以来共完成5次融资,除了2015年首发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外,其余4次均为股票增发;再加上最近完成的一笔76亿元的可转债,华友钴业上市7年累计募资173亿元。
事实上,华友钴业自2015年上市至今, 累计实现净利润 为96.35亿元, 仅仅略超过募资金额的一半。这说明,华友钴业的产能扩张,主要依赖融资。
与此同时,华友钴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规模也在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折旧达36.48亿元,仅2021年折旧近12亿元。
此外,投资活动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似乎有限。公司在2015年上市当年的毛利率为负,此后多年波动幅度较为明显。而对比体量更小的同行寒锐钴业,其毛利率水平反而更低。
华友钴业毛利率情况,来源:Wind
寒锐钴业毛利率情况,来源:Wind
实控人套现160亿离场
据Choice数据显示,华友钴业自上市以来,累计实现现金分红共4次,合计分红金额9.88亿元,仅为募集资金的6%左右。
尽管分红不够积极,大股东减持套现的脚步却一直没停。
据上市公司公告显示,华友钴业由谢伟通和陈雪华共同控制,谢伟通通过大山公司持股华友钴业28.97%,陈雪华通过华友投资持股20.34%。2018年初,限售期刚过,两名实际控制人便着手减持。
相关公告显示,2018年3月至7月,大山公司累计减持2144.35万股,占当时总股本的2.58%,减持价格区间为65.14元/股至77.38元/股,合计套现15.07亿元。华友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当年则套现10.01亿元。
2020年7月,大山公司再次减持4.75亿元。2021年6月,正逢华友钴业股价高位,大山公司将其所持华友钴业6.8%股权、5.01%股权分别转让给陈雪华、杭州佑友,交易价格为88.92元/股,总价款分别约为73.34亿元、54.03亿元,合计127.37亿元。
2021年8月23日至25日,大山公司三天内减持华友钴业0.99%股权,完成清仓并套现15.63亿元。至此,大山公司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公司与实控人股权关系,来源:2021年年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谢伟通通过其所控制的大山公司,累计从华友钴业套现超过160亿元。目前,谢伟通仅通过华友控股持有公司0.47%的股份,接近离场。(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马琼,编辑 | 孙骋)
相关问答
秘密APP是什么?怎么用?怎么解锁?真的100%保密么?-红网问答
从个性化推荐引擎转向社交APP林承仁和他的团队核心成员来自美国亚马逊推荐系统团队,2009年,他和团队回国创业从事资讯推荐方面的研发。“你可能从...
古代历史与近代世界史有什么区别?